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士良教授莅临外国语学院做社科项目学术交流

发表时间:2024-04-14

4月11日上午,外国语学院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士良教授,在图书馆六层第二研究室,做了题为“关于社科基金申报的几点思考”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旸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部分教师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与研讨。

讲座伊始,王士良教授针对社科项目选题的核心地位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选题一定要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以及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因此,申请者是否具有问题意识,选题是否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这都是国社科项目能否立项的关键。应用研究关键在于找到“痛点”;选题关涉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国计民生,具有时效性和实效性;同时申请者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矛盾,而发现比解决更重要;应用研究需要坚实的实证调研基础。结合自身的国社科申报体会,王士良教授总结出确定选题的四项基本原则:论从史“出”、研究基础、切“入”指南和“有出有入”。随后,他以23年度已经立项的语言学及外国文学项目为例,对其中所涵括的主题类型进行了归纳分析,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理论和话语体系;党的历史和新时代话语体系;中华学术经典。这些话语体系的研究,或偏重理论分析、历史梳理等基础研究,或偏重国际传播和中华学术外译等应用研究。他建议大家从近几年立项的国社科选题中发现规律,从中观层面挖掘有价值且适切的选题。

此外,王士良教授还分析了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项目以及中国哲学与文化相关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跨学科选题,凝练出检验选题的标准,概括为“五对范畴,二十字方针”,即:主次分明,大小兼顾,新旧结合,中西融会,古今贯通。选题确定之后,学术史的梳理和研究动态的评述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既是对选题的检验,同时也是对申请者的检验。这是一项比较繁重和辛苦的工作,是研究的基础,基础打得好,后面的研究价值、创新点、思路框架等问题均会迎刃而解。所有创新和思路均是建立在对文献进行搜集、整合、内化、转出的基础之上。因此,申报者一定要注重学术史的梳理。优秀的社科申报书应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高度凝练语言,项目选题与设计要一脉相承,科研工作者及高校教师只有将个人研究兴趣与国家需求、人民需要紧密结合,科学研究才有意义,才能实现个人学术追求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统一。

讲座结束后,王士良教授与外院参加座谈的教师进行了互动答疑。同时,他还针对我院英语和日语博士撰写的国社科及教育部课题申报书进行了现场点评,并提出了修改建议,老师们深受启发。通过此次讲座,外院教师对于如何申请社科基金项目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拓宽了学术视野,启迪了科学思维。

此次讲座是外国语学院落实“科研建设年”系列活动之一,由外院学术委员会及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委员会具体组织。今后学院将会围绕学科前沿发展、课程思政研究、基础教育研究以及科研质量提升等主题,邀请校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外国语学院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