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高校外语教育高峰论坛在京启幕小语种教育创新成焦点日语教师热议数智化转型路径

时间:2025-03-23 浏览量:

2025年3月22日至23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及教育部高等学校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聚力创新 全球卓越”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汇聚了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外语教育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代表,共同探讨新时代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作为我国外语教育领域的年度盛会,论坛特别设立多语种专业教指委论坛及“前沿论坛”,深入聚焦小语种教学改革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包括日语在内的非通用语种教育提供了前瞻性思路。

论坛亮点:多语种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成核心议题

本届论坛下设三大板块,其中“多语种专业教指委论坛”明确提出“新时代多语种专业创新转型发展”的方向,强调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重构小语种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小语种教育需突破传统语言技能培养框架,强化区域国别研究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要借助数字化手段推动教学模式的革新。

“前沿论坛”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成为全场焦点。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团队现场演示了基于AI的跨语言智能写作系统,该系统可通过语义分析与文化适配模型自动生成符合目标语国家表达习惯的文本。这一创新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尤其为日语教学场景提供了新思路——例如利用AI纠错功能精准定位学生在敬语使用中的误区,或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情境。

日语教师线上热议:数智化赋能教学实践 创新培养模式

论坛期间,我校日语专业组织全体教师集中观看了直播,并围绕“多语种教学创新”“人工智能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等议题展开分组研讨。教师们纷纷表示,论坛内容为日语专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启示。

日语教研室李老师指出:“论坛中提到的‘数智赋能三进教学模式’对我们启发极大。过去我们在日语教学中侧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今后需将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等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体系。例如,通过AI生成的虚拟人物对话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中日文化差异,真正实现‘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

青年教师老师对论坛中展示的“多语种智能评测系统”表现出浓厚兴趣。她提到:“传统的日语口语测试存在主观性强、反馈滞后的问题,而这套系统不仅能实时分析学生的语音语调,还能生成个性化的能力雷达图。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基础日语课上试点应用,帮助学生快速定位语法薄弱环节。

主要担任高年级教学任务的王老师则关注到论坛提出的“产教融合”理念。谈到:“当前市场对复合型日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论坛中提到的‘语言+跨境电商’‘语言+国际传播’等培养模式极具借鉴意义。我们正在筹备与日企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提升商务日语应用能力。”

展望未来:锚定教育强国目标 构建外语教育新生态

论坛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强调,外语教育改革需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以数字化为引擎推动学科交叉融合。针对小语种教育,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构建“多语种+区域研究”的复合型课程体系;二是开发智能化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三是建立国际认证标准,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认可度。

我校参会教师一致认为,此次论坛为日语专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日语教研室已着手制定改革方案,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完成以下目标:引入AI辅助教学平台覆盖所有基础课程、建设中日文化比较案例库、推动校企共建“数字人文”实践基地。通过科技赋能与内涵建设并重,努力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日语人才。



版权所有 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