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 王煜帆:以服务与成长之名,点亮青春之路

王煜帆,男,校级双优生,他将自己比作一棵正在成长的“学生树”,在校园的土壤中扎根、抽枝、散叶,用行动书写着关于服务、成长与青春生态圈的故事。
一、青春光合:汲取能量,蓬勃生长
王煜帆在校园的时光里,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宛如树木进行光合作用般,不断汲取成长的能量。他精心制作了47期权益周报,追踪896篇问题,为同学们的权益保驾护航;参与40多场校园活动,覆盖15个院系,在不同的舞台上绽放光芒;累计20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荣获市级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他的奉献精神如同一缕阳光,温暖他人。





二、荣誉硕果:辛勤耕耘,收获赞誉
在成长的道路上,王煜帆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他参与的项目荣获国家级“我为同学做实事”优秀项目称号,这是对他服务同学、奉献校园的高度认可;他获评校级双优生,展现出在学业和品德方面的全面优秀;在各类竞赛中,他更是凭借出色的表现,斩获金银铜三色奖章,成为校园中的佼佼者。
三、服务根系:扎根校园,担当责任
主根系:权益维护,创新服务
在权益维护中心,王煜帆是创新服务的先锋。他独创“问题灌溉系统”,构建起宿舍报修、食堂建议、环境优化等30类问题的直达解决通道,高效解决同学们的生活难题。在全国高校服务项目评选中,他的项目更是脱颖而出,荣获“最受欢迎奖”和“国家级优秀项目”两项殊荣,为校园服务树立了榜样。


气生根:学生代表,连接桥梁
作为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的积极参与者,王煜帆设计了 “根系延伸计划” ,通过每月一次的跨部门联席会议,让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做到服务同学“零距离”,成为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坚实桥梁。



团队森林:共生共荣,携手共进
在团队培育方面,王煜帆有着自己的共生法则。他通过“30法则内部培训搭建成长支架”,为团队成员提供成长的支撑;用“制度竹竿支撑创新藤蔓”,鼓励创新思维的迸发;实施“年轮淘汰制”,结合动态考勤系统和项目积分榜,保持团队的活力与高效。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如同森林中的树木,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志愿花开:奉献爱心,传递温暖
王煜帆的志愿服务之路,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飘洒在社区防疫站、省旅发大会、地理标志大会、唐山市马拉松等活动现场。他获得市级优秀青年志愿者证书,200小时的服务时长化作“公益DNA”,融入他的青春血脉。每一次志愿服务,都是他爱心的绽放,传递着温暖与希望。


成长密码:汲取智慧,砥砺前行
回顾成长历程,王煜帆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成长密码。“服务不是消耗,而是滋养——权益周报教会我,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成长养分”,他从服务同学的过程中汲取力量;“每一个深夜改方案的时刻,都在雕刻未来的勋章”,他在努力与坚持中雕琢梦想;“真正的领导者视角,是让每棵树都找到自己的生长象限”,他在团队管理中领悟领导智慧。
结语·致青春造林人
“这棵树仍在生长,
它的下一个年度目标,
是让服务根系突破校园边界,
用多语种让枝干触碰更广阔的天空。
如果你也相信——
每一份责任都能长成风景,
每一次服务都在定义青春,
请为这棵‘学生树'投下成长的阳光。”
逐光前行| 闫梦瑶:这位省级三好学生,如何绽放光芒?

闫梦瑶,女,外国语学院2022级英语4班的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她身兼数职,既是外国语学院团总支副书记,也是班级的心理委员、信息员,还担任着2024级的代理班主任。
一、紧跟时代,以进取之态,勇立青春潮头
在学习与实践的道路上,她一路奋进,收获满满,先后荣获省、市级奖项荣誉5项,校、院级奖项荣誉30余项。
在思想上,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主动学习党团理论知识,深入基层调研,曾花费15天走访北京、西柏坡等地,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党的认识,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家国情怀。
二、砥砺深耕,以拼搏之姿,勇攀知识高峰
闫梦瑶在学业上成绩斐然。连续两年,她都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校级一等、二等奖学金也纷纷收入囊中。在各类专业考试中,她更是表现出色,计算机二级、英语四六级均高分通过,普通话达到一级乙等水平,还顺利取得专四证书,这些成绩充分彰显了她扎实的专业实力。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她同样屡获佳绩,荣获省级奖2项、校级奖项10余项。

这份优异成绩单的背后,不仅有课堂上的专注与努力,更离不开课后的深度拓展。从大一到大三,她累计投入3万余元用于知识付费学习,通过系统化课程提升英语口语、逻辑思维与团队领导力。在此过程中,她还实现了知识变现2万余元。此外,她积极参加长沙、深圳等地的训练营,在实战中不断淬炼自己的能力。凭借出色的表现,她斩获黑马大学生职前教育证书,并担任训练营优秀队长,实现了思维认知与实践能力的双提升。

三、恪尽职守,凝聚力量,绽放学生工作之光
作为学生干部,闫梦瑶始终秉持服务同学的宗旨,积极履行职责。在班级管理中,她注重与同学们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大家需求,努力营造团结向上的班级氛围。
在学院工作中,她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积极组织参与各项活动。作为团总支副书记,她协助老师开展各项工作,为学院的学生工作贡献力量,在学生与老师之间搭建起良好的沟通桥梁。
四、心怀大爱,以奉献之行,传递温暖力量
1. 志愿服务践初心
闫梦瑶热衷于志愿服务,她累计参加6个国家级宣讲团,组织入选2个国家级宣讲团,深入社区、乡村开展宣讲活动累计达300余场,覆盖800余人次。在累计382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中,有200余小时她都扎根在义务支教一线。她充分发挥自己的双语能力,不仅在乡村课堂上传播知识,还在国际舞台上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参与了5次涉外志愿服务活动,深刻领悟到“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意义。“唐山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校园公益之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称号,是对她“服务他人即是成就自我”理念的最好见证。






2. 思想淬炼强信念
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闫梦瑶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生活。她主动学习党团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党日活动,深入基层调研。她曾花费15天走访北京、西柏坡等地,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党的认识,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家国情怀也在这一过程中同步升华。




3. 实践淬火锻真金
在实习实践方面,闫梦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曾在北京小小道元、唐人优学、奋马职前教育等企业实习,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担任英语助教时,她助力青少年成长;成为督导后,她不断打磨自身职业素养,赢得了家长们的认可。在大学生职前教育领域,她以知心学姐的身份,为上百位大学生解答困惑,收获无数封感谢信。企业导师的赞誉、家长的肯定以及学弟学妹的认可,见证了她从校园学子到职场精英的华丽蜕变。




结语
闫梦瑶的成长,得益于“勤学”与“担当”这两个核心驱动力。她在书桌前挑灯夜读,积累知识;在支教时谆谆教诲,传递希望;在竞赛场奇思妙想,破解难题;在志愿服务中躬身实践,书写青春。正如她的座右铭所说:“大学是练兵场,坚定信念、锤炼能力,为党和社会贡献力量!”
这位外国语学院的佼佼者,用知行合一的精神,诠释了省级三好学生的时代内涵。她既是学术高峰的攀登者,也是民族复兴的践行者。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青年在求知路上坚定前行,在时代浪潮中勇担使命,共同谱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青春标杆 | 省优班2022级英语一班:省级荣誉班级的“全英矩阵”进阶之路
在大学这片育人的热土上,2022级公费英语1班如同破土而出的新竹,以"四维共建"为经纬,在党团旗帜引领下编织出独特的成长图谱。他们将青春誓言镌刻在课堂研讨的思辨中、译海遨游的求索里、支教课堂的粉笔尖,终以满枝硕果诠释了新时代师范生的使命担当。
一、党团引领铸魂,凝聚思想合力
(1)“党建+”赋能思想建设
在学院“红言”学生党支部引领下,班级创新开展“党建+”系列活动,10余名成员加入国家级宣讲团,产出4篇国家级报道,以双语讲述中国故事,传递青年担当。
(2)红色基因深植实践
结合外语专业特色,打造“红言课堂”“双语微党课”等品牌活动,推动红色精神入脑入心,班级成员师德认知优秀率提升至92%,6人获院级“师德标兵”称号。


二、学风建设筑基,锻造卓越实力
(1)精准滴灌强学风
创新“励学、勤学、辅学、濡学、促学、正学”六维学风体系,实现早读100%出勤、四六级100%通过、专业四级通过率超平行班15%的亮眼成绩。
(2)师德实践树标杆
班级获7封实习单位表扬信,教学满意度达98%,奖学金覆盖率达43%,班长王姝予斩获国家奖学金,成为全院标杆。
三、专业实践赋能,淬炼硬核技能
(1)双语能力多维提升
组织“英语辩论赛”“跨文化模拟实训”等特色活动,强化语言应用能力,助力20余项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收入囊中。
(2)职业素养全面提升
开设“教师技能工作坊”“翻译实战营”,对接行业需求,班级成员获校级以上奖励32项,为未来教育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四、社会实践扎根,绽放青春担当
(1)乡村振兴“手拉手”
全员参与“返家乡”桑梓计划,获10余项县级共青团表彰;打造“外语思政+乡村振兴”品牌活动,被《河北日报》专题报道。
(2)志愿服务传温暖
开展“双语支教”“社区公益课堂”等项目,王紫琪同学获省级“优秀志愿者”称号,班级事迹登上《唐山劳动日报》,彰显新时代青年温度。


五、硕果累累载誉,书写外院荣光
(1)荣誉榜单亮眼
2024年斩获校级“先进班集体”“优良学风示范班”双荣誉,国家级竞赛奖项超20项,班级成员获唐山市共青团委表彰5人次。
(2)品牌效应彰显
“手拉手”思政活动形成辐射效应,获省级媒体报道3次,班级成长故事成为学院“立德树人”典型案例。


22级公费英语1班以勤勉为楫,理想为帆,在青春征程中践行教育初心。他们以"博学力行"深耕语言沃土,用"沟通四海"架设文化纽带,课上课下勤学善思,实践中传递师者温情。未来,这支蓬勃之师将以热忱浇灌教育热土,以赤诚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誓言,步履铿锵,星火永续。

